2012年10月14日

Intuos5 兩週心得

因為Intuos3 的筆感壓壞掉了,所以我去添購新的。
其實上半年就壞了,前陣子一直跟人借,直到最近才買新的。那因為I3許多配件已經買不到了,我覺得考量後續維護的一些問題,也差不多該換新板子,就買了I5了_( : 3 」∠)_

分成幾方面來講吧:
一、筆
二、板子的硬體
三、板子與OS的整合
四、板子與繪圖軟體的整合

我使用的OS是MAC OSX 10.8.2,內文沒特別說明平台的話,「OS」一詞都是指這個。

繪圖軟體為painter 12.2,內文沒特別說明版本的話,「PT」一詞都是指這個版本。

繪圖軟體還有PS CS6,一樣沒特別說的話都是CS6。

SAI在MAC上沒得用,CSP跟fire alpaca我懶得試了,反正平常也沒在用XDD。


一、筆

I5的筆好像跟I4是一樣的,可能這種筆&筆頭WACOM打算繼續用一陣子吧?這樣對使用者來說也有好處啦,不會換了板子筆就廢掉。

筆本身用起來的感覺跟I3沒差太多,但那個筆頭實在讓人頭痛……我目前使用兩個禮拜多,用力筆尖(灰色有斑點的那種)已經磨到快見底了,這到底是WTF<囧<

不過看上去不像是被磨掉,因為I5的板子即使有仿紙紋,應該還不至於磨擦力強到這種程度吧?!這樣觸控下去手指很可怕耶!!

而且這麼快的磨耗速度不可能沒在板子上留下任何痕跡與屑屑,所以我是傾向於認為它只是被壓平,而不是磨平……不過無論如何,才兩個禮拜就快死了一根筆頭,這種消耗速度已經造成我的困擾了,我想我可能會把那壞掉的I3筆筆頭拆下來借屍還魂吧……orz

關於手感的部分,2048階感壓沒啥感覺XDD 大概我的力道變化本身就沒細緻到這種程度吧。

另外我不確定是板面的仿紙紋,還是筆頭的設計有改,還是板子沾的手垢不夠多,總覺得用起來比I3滑溜許多,很不容易掌握,所以我才換成用力筆尖的。即使是換成I3筆頭也是感覺很滑溜,所以這可能不完全是新種筆頭的問題,而是跟板子也有關吧。


二、板子硬體

如前段所述,板面有了如BAMBOO般的仿紙紋細微顆粒,但我懷疑這個顆粒反而讓我感到更滑溜+筆頭高速消耗wwww 當然滑溜也可能是因為新的關係,但筆頭消耗我只能說真的是見鬼了…………

不管這個材質問題的話,新的板面有個很大的改良是,感應邊緣沒有縫了——或者是說把縫拉得離感應邊緣遠了一些XD 這樣的好處是在畫到邊邊的時候不會被卡住,在處理一些邊緣細部操作時還挺不錯的。

然後是這個從I4開始變成單邊的按鈕配置……

我是從I3直接跳到I5,之前沒用過I4。不過我曾經自己比劃過,就覺得不是個很理想的設計……I5實際用了以後,我只能說,真的不太理想XDDDD

當然,把按鈕都放在非慣用手的一側,可以讓板子佈局更簡潔,左右手都通用,而且操作的效率理論上也比較高。

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啊~哇抗~~<囧<

首先因為按鈕都放在同一側,反而讓排列的縱向空間變得太長,手其實很難在作畫的時候一直前後伸縮,於一整排摸起來沒什麼差別、回饋感沒有I3明確的按鈕群中,準確按到目標按鈕。尤其是外側的四個鈕因為跟板面材質相同,凹陷程度不足又沒有凸點,常會找不到。

僅管按鈕有做出突起,但因為那個無縫表皮的存在,手指滑過時的分辨度實在仍比不上I3那樣錯位排列的設計。我覺得要無縫表皮無妨,但好歹在按鈕邊緣加一圈小凸起框吧?

手指一直停在按鈕上,讓HUD介面隨時常駐是初期一個很笨但有效的解決辦法…XD 目前我使用了兩週左右,畫了三四張圖(其中目前能公開的只有NJ秋裝。不過萬聖可以去我噗浪找途中,因為成品我打算月底再公開XDD),肌肉習慣已經差不多OK了,至少不會常常找不到按鈕。但我覺得還是沒辦法像我使用I3時那樣高速盲打(?),現在反而變得比較習慣去摸鍵盤了…………orz

其次是按鈕列這樣一字排開實在太夭壽長了,我的手不算大,沒辦法把手跨在按鈕上有效地操作八顆按鈕,女生的話應該就更難這樣做……不過若手大到可以整個覆蓋在按鈕列上的話,可能也會因為手指粗而覺得按鈕更難辨別_A_;

另外,I5的按鈕頗硬,就算能夠五指伸展覆蓋整排鈕,恐怕也會容易覺得使不上力……_A_

我目前實際使用時,若要頻繁去按按鈕的話,只能
A、以姆指來操作觸控環,其餘四指去按上方的按鈕跟鍵盤
B、以食指、中指來操作環,以姆指來按下方的按鈕
這樣一來單側的按鈕數量,在使實際使用時並沒有比I3多呢……_( : 3 」∠)_

B方式,手若要長時間停留在那,會由於我畫圖時身體較靠前,手肘會覺得不太舒適。但若是習慣離桌子遠的人,大概會反過來覺得A方式的按鈕太遠……ヽ(゚□。)ノ

然後因為那個觸控環跟上下兩邊的按鈕有段距離,我覺得當手跨過環要交互去按上下兩邊的按鈕時,很容易壓到中間凸起沒按鈕的部分…XD 尤其那個無凸按鈕跟中間的觸感實在差別不大。

總之按鈕的操作上,手移動的幅度會比I3的設計大上不少就是,可能得重新習慣……我目前是主要使用上方按鈕,搭配鍵盤的command、alt跟ctrl,這樣可以讓手固定在上方,不需一直上下游移(?)。但這樣就變成要用觸控環調整些什麼時,手得特別下移一點就是了orz

而且切換筆刷與橡皮擦的時候,我已經變成習慣去按鍵盤了……以前是習慣按板子高速切換的說QQ

這是我的PS按鈕設定
觸控環則是設定成筆刷大小與橡皮擦、筆刷切換。每個軟體我都只設定了兩個,因為我覺得太多的話反而在操作時會比較麻煩。因為那樣做什麼之前都得去切換功能,還得確認HUD或者低頭看板子到底切成了啥……囧

觸控環設成「擦刷交換」與「筆刷大小」也不太好用,因為很多時候是需要一直切換工具而且在換完立刻調整大小,但那個功能切換鈕不是很好按,這樣用起來效率沒有I3高……當然,按鈕是變少了,但那是因為其它位置的按鈕很他媽的難按沒辦法用。


三、板子與OS的整合


總而言之,I5的手勢比BAMBOO好非常多XDDDDD

手勢與OS「並沒有」整合,只是在繪圖板的驅動中,有模仿MAC的手勢存在,但判定、手感等許多方面與MAC不盡相同。如通知中心(沒錯,居然有通知中心的手勢XDD)可以從右側滑入拉進來,但沒辦法就這樣再往右滑把它推回去……囧

還有launch pad跟顯示桌面也是,手勢都是不可逆的。如果使出了顯示桌面後,再反過來操作launsh pad手勢,MAC會把視窗變回來,但I5會直接把launch pad叫出來XDDDD

這些應該是軟體面的問題,就看WACOM有沒有打算讓它的操作體驗與OS更接近,未來也許可以靠更新驅動程式解決。

另外,BetterTouchTool 有實驗功能可以支援I5,的確是有作用,但手勢設定只能沿用BTT既存的Trackpad設定,有一些會產生與驅動程式設定衝突的行為,要注意。衝突的原因大概是目前BTT無法override驅動的設定,也許往後BTT針對I5的功能更完整後,可以把I5內建的手勢全關了,只靠BTT就好(炸

I5驅動的手勢設定只能像MAC內建的觸控板設定一樣,選擇開關各種功能罷。但有少數的輕點與多指揮動,可以設定觸發鍵盤熱鍵或執行某個程式之類。

多點觸控這個新功能總得來說,我覺得圖畫時可以省下很多按鈕——主要是平移、旋轉與縮放三者——雖然省按鈕不代表一定好用,這點下一段會說明。

手勢判定方面,也無法如MAC的觸控一般,一個動作做到一半,手不離板地接著改變動作使出另一個手勢,而是必須把手抬起來再次接觸才行。

PT的手勢可以三種動作一次滿足,然而它看起來不像是能夠手不離板地區別手勢,而是單純全部混在一起執行……所以不曉得這個判定方面是軟體問題還是硬體的感應原理就不同,只能期待以後驅動的更新會否有機會改善ヽ(゚∀。)ノ

還有就是當圖畫到一半,臨時切到其它程式操作時相當方便,這樣就不用再去抓滑鼠或者拿trackpad,而是能夠讓手停留在板子上操作(我不習慣用筆上網)

但是論長時間的日常操作來講,我會覺得沒有MBP內建的觸控板好用,論體積也沒有Magic Trackpad方便,更別說那個判定的聰明度完全比不上MAC的觸控XDD

至於在WIN上如何我就不曉得惹,我覺得大概也不會比滑鼠來得好用多少吧,頂多是當作輔助,但那體積要當輔助還真是不方便……

另外,I5的感應不若蘋果的觸控板或者多數智慧手機靈敏,我搞不懂到底是要用指尖還是用指腹來碰它。有時候會沒反應或者反應不佳,然後就只能一直改變手指的姿勢來嘗試。現在遇上這種情況時我會乾脆直接按鍵盤就是了……不然根本在浪費時間。


四、板子與繪圖軟體的整合

先來說一下為什麼前面我強調painter12.2吧。因為12.2版更新了專為I5設計的三合一多點手勢,能夠同時將畫布旋轉-平移-縮放,十分好用ˋ(°∀ ° )ノˋ( ° ∀°)ノ

其反應快速、操作直覺,用起來的手感有如直接在推紙張,而且A3 300dpi的畫布操作起來也是異常順暢(噢,我覺得對PT來說這個順暢度真的足以用異常來形容了XDDDD)

但是一但啟用此功能,就會使驅動程式設定的手勢全數無效,連單指操控游標也無法進行wwwwww 我想這是因為此手勢的判定不是吃驅動的設定,而是corel自己做的功能,所以一旦啟用就把驅動給覆蓋掉了吧。

而PSCS6沒有像PT12.2那般的整合,純靠驅動程式的手勢設定,手感與PT差非常多,且反應不是很好(手勢的判定本來就不是很好,前段有提過),但好處是操作體驗能夠與整個OS共通。

前段說到,省按鈕這回事。PT有內建三合一手勢,所以空白鍵、ALT鍵跟觸控條或者滑鼠滾輪可以閒下來了。PS則是R鍵、空白鍵跟觸控條或者滑鼠滾輪可以空出來。如果原本有習慣在板子的按鈕上配置這幾個鍵的話,現在就可以換成別的了。

但是就像前面說的,PSCS6的反應不是很好,尤其是旋轉的判定超級嚴格(或者說遲頓囧),而且還抓不到一個比較容易使出的手指揮動方式。所以就如前面的設定截圖,我現在還是把旋轉的熱鍵設在板子上了,因為手勢實在太難用,我不想畫到一半常常中斷在那邊對板子又搓又捏的´・ω・'

PT的手勢相對地就靈敏許多,不過也許有點太過敏了XDD 因為它是三合一手勢,所以如果只是想精確地操作平移、縮放、旋轉其中一項反而不容易。所以還是我不得不伸手去按空白鍵,或者是用滑鼠滾輪來只作縮放_ノ乙(、ン、)_


五、其他

項目突然多出一個了,怎麼辦?算了無所謂,反正這段不長也不太重要(?)。

我是在9月底買的,而9月到11月間買I5的話有送無線套件組,所以我就正好拿到一套了XDD

無線化是真的挺方便的,因為我桌上的線已經夠多,能少一條是一條。

不過這個無線模組的電量……我自己用是消耗得超級快,大概兩個小時多就會有點危險。但噗浪上也有看到人說用了三個小時電量還在100%,只能說這個電量判斷根本是holy crap wwwwwwwwww

然後USB一直插插拔拔我覺得也對硬體很不好,如果這續航力真的就這麼短,之後我可能就不會再用了吧……算了,反正這套件也是免費的啦,好用當賺到,難用也沒虧( ´_ゝ`)


六、總結

又多了一個項目,其實我只是覺得這樣分段看得比較清楚,別在意ヽ(゚∀。)ノ

即使用了兩個禮拜,但我總覺得適應期好像還沒結束XDDDD

我也忘了當初I3是花多少時間習慣,但按鈕的配置是一直到今年初都還有在調整的就是了。也許I5也會一直這樣演化下去吧(?)。

但使用I3以前我用的是G3,那玩意沒按鈕,所以I3等於是我第一片有按鈕配置的板子,至今也用了六、七年多了,習慣要改看來不太容易啊XDDD

而我配置的原則是,某功能使用的頻率越高,就把它配置到越好按到的鈕上這樣,所以也是要用了一段時間後才會有靈感哪個鈕該配什麼XDD

值得一提的是,以前我是把ALT配在板上,空白配在筆上,現在因為手勢可以拉畫布,所以空白沒配置了。取而代之的是ALT在筆身較上面的鈕,但我覺得也不是特別好用(因為那個位置沒有下面的鈕好按),搞不好之後會改回舊配置……orz


七、不管了啦

這篇文之所以發在這邊,是因為多少跟畫圖有關,我想發在畫廊側會比在日記側給更多想看/需要看的人看到XDD

下一張會發表的圖沒意外就是如上次所說的萬聖了吧,因為這期間目前沒什麼梗而且有案子要畫,所以不會有東西插隊ヽ(゚∀。)ノ

最後,下面這個是開箱照的相簿,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,不過沒什麼故事性(?)而且圖很少就是了XDD
Intuos5 開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